网站首页 / 养生人群 / 正文
春季养生情志为重 不同年龄要学会自我减压
2022-04-15 浏览次春季,气温上升,阳气逐渐旺盛,依据“人与天地相应”的中医养生理论,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,呈现出向上、向外舒发的状态。专家说: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是四季自然变化规律,肝属木而主风,旺于春季,在春季功能活跃,春季养生要注意养肝,而养肝的重点在于养情,即保持情志正常,心平气和、心情愉快的生活。中国历代养生家都注重春季养生,在春季将身体调养好,对全年的健康颇有益处。
情志不畅 百病易生
中医所讲的“情志”可理解为心情、情绪。七情,是人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绪,五志,是五脏所藏的五种精神活动,即心主喜、肺主悲、脾主思、肝主怒、肾主恐,反映了五脏的功能。专家表示,情志是人在生命活动中的正常现象,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使人发病,但是如果情志的调节超出了调节范围,则会伤及五脏和神志,导致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疾病。
情志致病是指由于情志过度导致的疾病,可分为两种,一种是心病,另一种是心身疾病。心病是西医所说的心理疾病,包括焦虑、抑郁、失眠等;心身疾病则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,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中风、慢性胃炎、胃和十二指肠溃疡、肠易激综合症、胃肠神经症、心脏神经症、胆囊炎等疾病的产生均与情志相关。民间俗语“菜花黄,痴子忙”,表明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情绪易在春季波动,病情易在春季复发。
春天里,很多人在忧思、恼怒过后出现食欲不振、不思饮食的现象,专家表示,肝脏主疏泄,功能正常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,但若因情志不畅,肝的疏泄功能会失调,脾胃的运化功能就出现障碍,导致脾胃疾病的发生,称为“肝脾不调”和“肝气犯胃”。对于情志疾病的治疗,专家提出“药疗不如食疗,食疗不如心疗”、“先医其心,而后医其身”、“心身并治,标本兼治”三个要点。心身本一体,治疗情志疾病要采用心身同治的方法,用药治疗病症的同时心理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。当患者的精神变得乐观、开朗之后,肝脏的疏泄功能得以恢复,才能达到治愈胃病的目的。
刚柔相济 善于掌控情绪
在心身医学科门诊,常见两类性格截然相反的病人。一类患者脾气火爆、暴躁易怒;另一类则恰好相反,寡言沉默,情绪长期受到压抑。专家说,“暴躁易怒”者,素体阳刚,疏泄太过,所以表现出阳亢阴虚的肝旺症候;“郁闷压抑”者,素体阴柔,疏泄不及,出现肝郁气滞的肝郁症候。人体肝脏疏泄太过与不及,都会引起机体刚柔不济,气血阴阳失调,演化为情志疾病。春天养生,重在养肝,忌肝气不及郁结而压抑,又忌肝气太过而烦躁暴怒。如何在春季掌控自己的情绪,需在饮食起居方面注意以下两点。
饮食方面:春季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,饮食宜选用辛、甘、微温之品,不宜食酸收之味,辛甘主升,酸苦主降,大枣、生姜、橘子、萝卜、山药、茴香等利于疏泄的食物可多食一些。
起居调养:入春过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,早睡早起,呼吸新鲜空气,加强运动锻炼。运动可使人体心情舒畅,经常运动的人,抗病能力强,思维敏捷,不易疲劳。走步、做操、打球等运动都可让身体吐故纳新,筋骨舒展。
不同年龄 学会自我减压
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,中医强调“先治其心,而后医其身”。随着社会竞争激烈,压力、紧张、压抑困扰着很多人,因情志波动导致旧疾复发的患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。“很多患者知道自己的疾病与情绪相关,却不知道如何给自己负面情绪‘减压’。”针对不同年龄的不同压力特点,专家给出以下建议。
对于中年人来说,生活中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,事业中处于不进则退的拼搏上升期,压力较大,容易心身交瘁。“人的精力有限,中年人在面对精力和压力的关系时,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。” 专家叮嘱说,不要用脑过度,否则容易造成神经衰弱,另外要注重脑力和体力的平衡。当用脑过度时,可通过加强锻炼、保持充足睡眠缓解压力。良好的睡眠是解除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,做到早睡早起,一般晚10点至早6点间应在睡眠中度过。
对老年人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做到“知足常乐”,事情要往好的方面想,自寻其乐。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欲望无穷,忧患不止,营涩卫迟”。意思是说欲望太高,就会产生忧虑、焦躁和不安,心烦易怒,情绪不宁,进而使营血不足,卫气迟滞,气血两亏的疾病。总之,人的情绪一旦不畅,免疫力低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胃病、精神性疾病等都会随之而来,春季养生,要注重情绪的调节,戒怒、戒躁,保持心胸平和,豁达乐观;使情志畅达。
- 上一篇:现代女性安全度夏七项注意
- 下一篇:5步防止男性脱发
- 44℃足跟痛是怎么回事?需要怎么治疗呢?
- 16℃儿童故事《夸父追日(夸父逐日)》
- 5℃隐藏的内衣常识
- 72℃横着刷牙牙龈退缩
- 30℃最伤身的这六件事千万别做了
- 31℃女性有两种性高潮?
- 67℃夏季老人如何防暑伤气?
- 57℃让荣誉激励孩子前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