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记住我们的网址:www.jksqw.com健康常识网 意见反馈

网站首页 / 养生人群 / 正文

老人服补益类中药的原则

2022-07-14 浏览

  许多人喜欢服用中药,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服用中药一定要谨慎,尤其是老年人,一是要注意用药剂量要适宜,二是用药品种要恰当。

  药量品种选择要得当,补药服用要有针对性

  老 年人用药,剂量宜从轻,最好选用安全有效的药材治病。因老人气血虚弱,不能载药,若用重剂,常产生腹胀、少食、呕吐、烦躁等不良反应。一般来说,为了保障 治疗安全,60~69岁的老年人,中药用量应为成人的3/4,或取《药典》标准剂量的最轻量为好;70~79岁的老年人,用药量应为成人量的3 /5;80~89岁老年人,用药量应为成人量的1/2;90岁以上的老年人,应仿小儿剂量投药。特殊情况不拘此例。若用保健药物,剂量应较治疗量轻,减少 用药品种、次数和时间,纠正那种用药越多保险系数越大、“好药”、“贵药”对人有益无害的不正确观念。

  老年人用药,药物宜平和。对于如川乌、草乌、巴豆等剧毒药物,宜不用或慎用,以免克伐脏腑,造成中毒,使正气难复。要尽量选择那些既能治病,毒副作用又较小的药物,切忌急于求成。老年人慢 性病多,病情比较复杂,恢复须假以时日。所以用药以丸散、颗粒剂、胶囊剂等较适合。用丸散等中成药治病,不仅服用方便,而且可以持久。由于这些药物经过加 工,用量较轻,又可避免发生毒副作用。对于那些“厌于药而喜于食”的老人,采用甘平无毒易食的药物,制成药膳、点心、菜肴,也能收到良效。

  而补药、保健药物的使用,则要强调针对性。老年人病后康复期的虚证,以及衰老的气血阴阳之虚,都各有不同的临床征兆可寻,其中尚不乏虚实夹杂表现。在尚未弄清体虚性质或疾病已愈时,最好不要吃药,谷肉果菜,食养尽之,对身体恢复也许更为有益。

  注意体质差异,抓住用药时机

  对 于老年人来说,服用中药更应强调体质的差异,恰当选用药物,以求取得更好疗效。例如,有的老人年已八十,面色红润,属于“阳独盛”之体,这种情况下不论本人患什么病,临床用药都要注意补阴清火。有的老人年刚六十,形体瘦弱,面色萎黄,倦怠乏力,气短自汗,纳呆少食,腹胀便溏,舌淡胖,脉缓弱,平素诸多脾虚 见证,此时不论本人患什么病,在用药时都须兼以健脾补气。

  用药的时机则是关系到治病成败的中心环节。老人患病,由于体虚邪盛,邪因虚而进,易成正不胜邪之格局,致疾病朝着危重方向急转直下。所以老年人身体如有不适,应及时就医,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,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
  中病即止,顾护脾胃

  “顾护脾胃”是中医很有特色的治疗老年病的方法。老年人患病,凡用药治疗过程中饮食不减,消化机能旺盛者,常常抗病能力强,病后恢复快。反之,若胃气不复,则抗病能力差,疾病 也难以治愈。因此,强调顾护脾胃,就意味着保存老人的抗病能力和生存能力。顾护脾胃的用药方法很多,凡属对脾胃有损害的药物,老人宜放在饭后服用,用量和 疗程均须严格掌握,同时中病即止,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,就要及时停药,这也是顾护脾胃的方法之一。

  为确保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,老年患者应多多与医生沟通,弄懂药物的药性、功效和用量,在专业指导下配合用药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。

快捷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