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/ 疾病养生 / 正文
中耳炎的那些事
2019-09-29 浏览次什么是中耳炎
简单地说,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。人的耳朵分为外耳、中耳和内耳,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,外耳和中耳由鼓膜分隔,鼓膜里面是中耳腔,由于各种原因可以引起中耳发炎。
中耳炎的分类
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中耳炎、分泌性中耳炎、慢性中耳炎,其中慢性中耳炎又分成单纯性中耳炎、化脓性中耳炎、中耳胆脂瘤。
根据中耳炎类型进行诊断和处理
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,80%~90%的孩子会出现,多发生在3~6岁。这是耳鼻喉科夜间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,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,患者可有轻微的流鼻涕、咳嗽或发热症状。患儿多表现为哭闹,捂着耳朵,耳朵疼痛常在夜间出现,有时可伴有发热。这种耳朵疼痛多是间歇性的,一般持续1~2天。医生在检查时可以看到患儿鼓膜充血明显。如果病情较重,可出现耳朵流脓。一般患儿耳朵流脓之前疼痛较为剧烈,而流脓之后,疼痛可以缓解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耳朵疼痛都是急性中耳炎引起的,外耳道的急性炎症也会出现耳朵疼痛。如果是外耳道的炎症,孩子往往不让碰他的耳朵,或者牵拉耳朵的时候,耳朵疼痛会加重。
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,可口服头孢类药物。如果耳朵没有流脓,可以短期应用抗生素类的滴耳液滴耳。如果耳朵流脓,则需要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抗生素类滴耳液。
大多数急性中耳炎经过及时治疗后无后遗症,但也有部分患儿的炎症会持续存在,形成分泌性中耳炎;如果耳朵流脓,会出现鼓膜穿孔。急性炎症好转后大多数穿孔会痊愈,但也有些患儿,穿孔不能愈合。
在极少数情况下,急性中耳炎病情较重,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,耳后或颈部出现脓肿,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出现颅内的感染、脑膜外脓肿或者脑脓肿。
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也称中耳积液,是鼓膜里出现液体。这种液体是由于感染引起的,并不是脓,是一种黄色的黏稠液体。分泌性中耳炎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、急性中耳炎未愈等引起的。主要的表现是耳朵感觉闷胀,感觉耳朵像进水或塞了一团棉花一样,听不清声音,听力下降。有时候这种闷胀感可随着体位发生变化,比如躺在床上的时候闷胀感消失或者减轻,而坐起来后闷胀感重新出现。医生检查有时可透过鼓膜看到鼓膜后面有液体的一些征象,可以通过专门的听力检查进一步确诊。
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,可引起长久的听力损害,对孩子的生活或以后的学习工作造成影响。如果孩子经常让家长重复说过的话,或者在看电视的时候让家长提高音量,这应引起家长重视,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。
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根据不同的阶段所采取的措施不一样,在发病的早期,可以口服抗生素、鼻喷激素制剂以及促进黏液排出的药物。如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无效,建议患儿定期到门诊随访;如果3个月以后还是不能好转,需要做一个小的手术,在鼓膜上放置一根通气管。这个手术相对简单,而且疗效确切,通气管一般放置半年到一年。
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,大多数预后较好,一般3个月内可以恢复。但是如果一直迁延不愈,可能引起永久的听力损坏,因此,建议密切随访,但随访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,3个月以后建议及时进行鼓膜置管。
还有一种情况,中耳炎反复发作,每年3~5次,每次发作的时间都不超过3个月。像这种情况,建议进行鼓膜置管,减少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对孩子的影响。
单纯性中耳炎 单纯性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中最常见的类型。患者鼓膜穿孔,反复流脓,但是患者耳朵里没有明显的病灶。因为感冒或者耳朵进水引起耳朵发炎、流脓,这种情况,一般经过药物治疗,流脓症状可以很快得到缓解。如果平时保养较好,耳朵很少会流脓,但是鼓膜穿孔会一直存在,如果对听力影响不大,可以暂不考虑手术,密切观察即可。但是如果耳朵经常流脓或者鼓膜穿孔较大,或者耳朵传音结构受到影响,听力下降较为明显,可以考虑进行鼓膜修補或者传音结构重建手术。
化脓性中耳炎 刚才提到有些急性中耳炎可能遗留鼓膜穿孔,或者中耳腔留有感染的病灶。这种情况,可能造成耳朵反复流脓,一旦耳朵进水或者患者感冒,耳朵就会流脓,还可导致听力下降。对于这种情况。一般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抗生素类滴耳液滴耳,控制耳朵里面的炎症。一般用药1~2周大多可以控制流脓,但鼓膜穿孔很难愈合,从而影响患者的听力。有些患者,耳朵里面可能有肉芽等病灶,无法用药物完全根除,需要手术治疗,彻底清除这些病灶,达到根治的效果,并且在清除病灶的同时修复患者的鼓膜,重建听力结构,改善患者的听力。
中耳胆脂瘤 中耳胆脂瘤是慢性中耳炎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类型,常出现严重并发症。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胆脂瘤并不是肿瘤,只是一种炎症,但是这种炎症破坏性较大,可以破坏耳朵里面的重要结构,比如具有传音功能的听小骨和面神经,从而可以造成听力损失或者面瘫,更为严重的还可以破坏耳朵周围的骨头。我们知道耳朵上面就是脑组织,仅隔了一薄层骨头,如果胆脂瘤一旦破坏这层骨质,炎症会侵入大脑,引起脑部感染,严重的会引起脑脓肿,危及患者生命。耳朵周围还有一根很粗的血管,称为乙状窦,这根血管受到侵袭会造成血栓,血栓如果脱落也会危及生命安全。因此,中耳胆脂瘤是需要及时治疗的一种疾病,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彻底清除胆脂瘤,避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。
中耳炎的预防措施
1.在日常生活中,尽量不要感冒,很多中耳炎疾病是由于感冒引起的。
2.勿经常清除耳垢,耳垢有若干用途,包括提供良性菌栖身处。这是耳内天然的防御措施,勿用棉花棒挖除。此外,被耳垢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。
3.一般急性传染会引起中耳炎,如脑膜炎、中毒性菌痢、流感等,病菌进入鼻咽部或通过血液引起的感染病,也可引起中耳炎。因此需要及时治疗这些疾病,增强抵抗力,减少引起中耳炎的概率。如鼻腔有分泌物或感冒后,请勿同时将两个鼻孔捏住使劲擤鼻涕,防止脏的分泌物被挤压进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。
4.在游泳时请戴耳塞,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,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,以免细菌感染引发中耳炎。
5.如有鼓膜损伤,则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洁净与干燥,也可用消毒药棉松松地堵塞在外耳道口。淋浴、洗发时防止水液侵入,禁止游泳。
6.注意休息,保证睡眠时间;同时,注意空气的流通,保持鼻部气流畅通,也是有效预防中耳炎的方法。平时坚持锻炼身体,提高身体素质,增强自身的抵抗力,是预防一切疾病的基础。
- 上一篇:虚火旺盛毛病多 如何调理?
- 下一篇:良好的姿势可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
- 58℃性格决定你易得哪类疾病?
- 65℃儿童故事《黑鱼精当县令》
- 52℃头部各部位的按摩法
- 18℃让身体上瘾的有氧运动:普拉提
- 37℃如何扩大你的社交圈子
- 10℃距离睡眠呼吸暂停的诱因有多远 你知道吗?
- 27℃健康养生美容 美容养生方法
- 26℃老人常犯困 小心是疾病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