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/ 养生百科 / 正文
春季养生知多少
2021-03-05 浏览次中医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中有一个重要的养生理论,叫做“四时调神”。四时,指的是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我国将“四立”作为四季的开始,即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。春季有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共六个节气。
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,此时天气由寒转暖,大自然草木生发萌芽,万物复苏,人类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活跃起来,正所谓“百草回生,百病易发”。因此,春季应特别关爱自己的身体,重视日常的调理和养生。春季养生是四季养生之首。
春季养生一:注意保养肝脏,情志宜保持乐观
中医认为,春天是肝旺之时,因为肝主生发,而春季万物复苏,属于生发向上的环境,所以春季和肝相对应,春气通肝,人体的肝脏在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各种异常情况,春季养生需格外注意护肝。在精神调养方面,要力戒暴怒,更忌情怀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,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。特别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,遇有不如意、不顺心的时候,或遇到不合理的事情,要及时的调整心态、调节情绪,克服攀比的心理,防止人体的气机郁结不畅,伤肝伤身体。
春暖花开的季节,保持欢快明朗的心情,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。
春季养生二:注意“春捂秋冻”,起居宜早睡早起
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的”养生原则,春季要注意养护阳气,注意保暖,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到“春捂秋冻”。春季气候变化较大,天气乍寒乍暖,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,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也有所减弱,因此,在感觉到热的时候也不要过早减去外衣,应多捂一段时间,谨防“倒春寒”。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“下厚上薄”,捂的重点在于颈部、腹部、背部、足底和脚踝。保暖腹部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;保暖背部可预防寒气损伤督脉,减少感冒几率。此外,古语有云“寒从足下生”,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。
在起居方面,人体气血亦如春季气候一样,需舒展畅达,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提出春夏宜“夜卧早起”,即晚睡早起。春天万物复苏,但这时阳气还没有达到最旺盛的时候,晚上建议早点睡觉,10点半或11点上床,让阳气收敛在体内。早晨应早起并活动,使阳气得以生发,可以选择散步缓行,在春光中舒展四肢,呼吸新鲜空气,舒展阳气,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,使自己的精神愉悦,可以减少抑郁、肝气不畅等的发生。同时可以增强体质,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,保持身体健康。
春季养生三:注意调护脾胃,饮食宜少酸多甘
春季的饮食养生应遵循“春七十二日,省酸增甘,以养脾。”的原则。脾胃是后天之本,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,以健脾益气为主。
“增甘”指春天应多吃甘味的食品,因为甘味入脾,由脾胃化生水谷精微,以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。适合的水果蔬菜如:大枣、山药、荔枝、胡萝卜等。
“省酸”指少吃酸味的食品,因酸味入肝,根据中医五行理论,肝属木,脾属土,木土相克,多吃酸味食品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损伤脾胃,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。酸味食品有:山楂、柠檬、乌梅等,应减少食用。
此外,《素问·上脾胃是后天之本,古天真论》指出:“饮食有节”,告诫人们切记暴饮暴食,以免伤胃。还要注意避免寒凉的食物,避免脾胃受到损伤。
春季养生四:宜散步缓行,又宜运动保健
中医理论认为“春夏养阳”,春季阳气生发,最宜生养阳气,而养阳的关键在于“动”,由于人们才从冬入夏,所以春季的运动不宜太过激烈。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……广步于庭,披发缓行,以便生志。”春季最适合的运动就是踏青游玩,找一处风光明媚之地,约上三五好友,散步缓行,既能开阔心境,使心情愉悦,又可以锻炼身体,养阳气、扶正气。放风筝也是不错的娱乐活动,并且春天是最合适的季节。带着孩子一起放风筝,一来可以增加乐趣,二来可以锻炼健身。放风筝时,因为一直仰望天空,眼睛盯着飞舞的风筝,既可以预防颈椎病,还可以调节视力,心情也得到了放松,顺应了天地之气,有益身体健康。
需要注意的是,外出踏青,“动”宜适度。心脏病、高血压、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肺慢性病患者,不要挑战剧烈运动,建议随身备药,如有不适及时就诊。
春季养生五:注意预防流感,多多运动、防病保健
春季养生很重要的一方面,就是要防病保健。特别是初春,天气由寒转暖,各种致病的细菌、病毒随之生长繁殖。温热毒邪开始活动,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、流脑、麻疹、猩红热、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。
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,在预防措施中,首先要消灭传染源,少到人口集聚的地方。二要常开窗,使室内空气流通,保持空气清新。三要加强锻炼,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。四要注意口鼻保健,出门备好口罩,至人群密集处戴上做好防护,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。
特别要注意预防皮肤病的发生。春季是风疹、麻疹、水痘和皮炎等皮肤病的好发期,麻疹、水痘以幼儿为多,但近年来青壮年麻疹病人有所增加。麻疹、水痘的传染性极强,要加强预防。同时还要预防旧病复发,春天慢性病最易复发,如:偏头痛、胃痛、过敏性哮喘、高血压等,其原因是气候多变,容易扰乱生理功能。因此要高度重视、有效预防,达到未病先防,未病先养生的目的。
- 上一篇:春季容易燥热 如何降燥养生
- 下一篇:洗澡5不要,泡脚3不该!冬季养生,从细节做起
- 40℃“胆囊”不好的人,身体会有哪些“表现”?建议早点了解一下
- 79℃女性如何护理阴道私处?
- 77℃一根棉签多次使用,危险!
- 8℃关于痛风的那些事儿
- 57℃儿童故事《说猫话的老鼠和说鼠话的猫》
- 68℃如何送走失恋的伤?
- 57℃儿童故事《金瓜儿银豆儿》
- 77℃跑步机锻炼的误区 杠铃深蹲有什么好处?
- 25℃每日养生小常识
- 66℃洗牙前后该知道的那些事?
- 61℃夫妻相处:休息很关键
- 8℃报纸等印刷物不宜当餐纸
- 45℃寒露过后 如何养生?
- 45℃慢性病与抗氧化
- 43℃如何判定外用减肥药是否适合自己?
- 40℃中药应该怎么喝才能更好的调理身体呢?
- 16℃和男人怎么交往让你更漂亮
- 68℃养护心脏从脚做起!过了50岁常做4个动作,为长寿打好基础
- 25℃春季健康养生有六法
- 65℃经常梳头好处多
- 55℃乐观者睡得更好
- 74℃米饭加豆浆营养很丰富
- 54℃肝火郁结 养肝排毒妙方
- 42℃总是被「夜尿」憋醒?给频繁起夜的人支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