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/ 养生百科 / 正文
中医谚语养生错一步就是谬误
2020-03-22 浏览次中医中药,是一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一书中,人们就强调了养生的目的是实现人体健康的最高境界“和谐”,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,形与神的和谐,脏腑气血阴阳的和谐。
中医谚语养生错一步就是谬误
医学谚语,大都具有诗意芬芳的特点,常常运用和调动各种修辞手法。生动的比喻,是谚语中运用得最典型的手法之一。使得一些本来枯涩难解的问题,立时就被谚语的无限魅力软化了。
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清楚地明白,事物的两面性规律是无法逾越的,伴随着谚语特殊表达效果而来的,是它的水分问题和如何处理好这些水分与医学学术的关系问题。
“四季不离蒜,不用去医院”、“十月萝卜小人参,家家药铺关大门”等,强调的都是事物的一个方面,不能把大蒜、萝卜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;“石榴止肚痛,简单又易行”、“生姜拌蜜,咳嗽可医”,说的是石榴、生姜、蜂蜜作用的一个侧面和与它们功能相对应的那些腹痛、咳嗽,既不是腹痛、咳嗽治疗的唯一方法,也不是这些药食兼用之物功能的全部。
由此可见,谚语的泛指性与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治疗思想,是颇有距离的,我们不能用纯医学的观点去看待它、理解它、应用它。换句话说,医学谚语不能与医学科学划等号,它是有局限性的。我们可以发现,大量古代谚语的指向都是以黄河流域的时序和节令为基点的。比如“正月茵陈二月蒿,三月割了当柴烧”、“正月二月三月间,荠菜可以当灵丹”的说法,如放在湖广地区,时段上可能要提早一个月左右;要放在华北地区,可能就得推迟一个月左右;如放在东北地区,可能就更要向后推迟了。
谚语属于俗文化的范畴,部分谚语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随意流俗、言之失当的现象,有些甚至是在传达着完全错误的信息,出现与医学理论无法接通的鸿沟。“饭后一支烟,胜似活神仙”、“妈妈嘴馋吃兔肉,孩子患病长兔唇”、“脚踏一星,能管千兵”等,显然都是受到古代历史、科学条件的限制,认识论局限的产物。对于这样的谚语,一般不要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,而应采用扶正纠偏的原则,取其合理内核,纠正其不科学的因素,运用科学知识,对其加以改造或重塑,使其获得新的生命而被继续使用。
- 上一篇:中医养生:按摩双手不容忽视
- 下一篇:认识肥胖养生调体 关于痰湿体质
- 25℃练功可减少七情的干扰
- 11℃体臭让你交不到朋友 这些除臭法子要懂
- 70℃夏季正确晒太阳调补阳气
- 61℃白领容易头痛该怎么缓解 这些法子挺管用的
- 32℃儿童故事《勇敢的小刺猬》
- 43℃哪些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伤害?
- 52℃爱情 你今天储蓄了吗?
- 38℃夏天跑步减肥的最佳时间
- 53℃助你长寿的19个生活细节
- 49℃儿童故事《金线神针》
- 56℃关于游泳的这些事儿,你可能都想错了
- 10℃不穿内衣睡觉好吗?裸睡益处多多
- 30℃正在流行的十大健康生活方式
- 26℃比较靠谱的除甲醛妙招
- 32℃口臭是什么原因? 牙周炎会造成这个后果
- 47℃唾液的7个健康奥秘 你知道吗?
- 79℃女人夏季养生在于"清"
- 60℃隔着玻璃晒太阳的利弊
- 64℃儿童故事《元朝时的一碗心灵鸡汤》
- 42℃用瑜伽镇静呼吸法克服紧张
- 31℃一条热毛巾能治十种病
- 47℃7大穴位养阴补肾增性欲
- 64℃瑜伽理疗:放松活络经脉
- 32℃腰间盘突出可以吃什么药,平时吃什么好呢?